问题 单项选择题

李某与赵某是夫妻。1999年7月,李某向某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法院经审理判决不准离婚。审理该案的书记员两次到李某家送达判决书李某均拒绝接收。对此,应当如何处理

A.书记员将该判决书交给李的邻居王某转交

B.书记员将该判决书留置李某的住所

C.书记员将该判决书交给李某所在地居委会转交

D.书记员将该判决书交给李某所在地派出所转交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在民事诉讼中,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作为见证人,送达人应当向见证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见证人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的,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把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需送达的法律文书是调解书,而当事人拒绝签收的,则不可适用留置送达。在本题中,法院是判决而非调解不准离婚,审理该案的书记员两次到李某家送达判决书李某均拒绝接收,书记员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作为见证人,而不是让他们转交,书记员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后,可以把判决书留在李某的住所,即视为送达。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C、D中的邻居王某、所在地居委会和所在地派出所均只能作为见证人而不能成为转交单位,因此三选项均是错误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二年(丙寅、前115)

冬,十一月,张汤有罪自杀。

初,御史中丞李文,与汤有郄,汤所厚吏鲁谒居阴使人上变告文 * * 事,事下汤治,论杀之。汤心知谒居为之,上问:“变事踪迹安起?”汤佯惊曰:“此殆文故人怨之。”谒居病,汤亲为之摩足。赵王素怨汤,上书告:“汤大臣,乃与吏摩足,疑与为大 * * 。”事下廷尉。谒居病死,事连其弟。弟系导官,汤亦治他囚导官,见谒居弟,欲阴为之,而佯不省。谒居弟弗知,怨汤,使人上书,告汤与谒居谋共变告李文。事下减宣,宣尝与汤有郄,及得此事,穷竟其事,未奏也。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①,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至前,汤独不谢。上使御史按丞相,汤欲致其文“丞相见知”,丞相患之。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皆故九卿、二千石,仕宦绝在汤前。汤数行丞相事,知三长史素贵,故陵折,丞史遇之,三长史皆怨恨,欲死之。乃与丞相谋,使吏捕案贾人田信等,曰:“汤且欲奏请,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事辞颇闻,上问汤曰:“吾所为贾人辄先知之益居其物是类有以吾谋告之者。”汤不谢,又佯惊曰:“固宜有。”减宣亦奏谒居等事。天予以汤怀诈面欺,使赵禹切责汤,汤乃为书谢,因曰:“陷臣者,三长史也。”遂自杀。汤既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天子闻之,乃尽按诛三长史。十二月,壬辰,丞相青翟下狱,自杀。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十)

[注]①瘗,yì;瘗钱,埋葬于地下的送葬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下汤治,论杀之论:讨论

B.至前,汤独不谢.谢:谢罪

C.故陵折,丞史遇之遇:对待

D.天子以汤怀诈面欺面:当面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导致张汤自杀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谒居病,汤亲为之摩足 ②见谒居弟,欲阴为之③使吏捕案贾人田信

④减宣亦奏谒居等事⑤天子以汤怀诈面欺⑥丞相青翟下狱,自杀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中丞李文与张汤有矛盾,后因 * * 事被张汤、鲁谒居合谋告发而死。

B.张汤到导官见到鲁谒居的弟弟,想暗中救助却未表明而被谒居弟怨恨告发。

C.朱买臣、王朝、边通三长吏因受张汤凌辱而心怀不满,必欲宜之死地而后快。

D.张汤死后未能厚葬,有棺无椁,终使天子诛杀三长吏,足见其冤。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