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7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

【实验方案】请填写下面表格中的空格。

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
方  案
现  象A中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B中铝片无明显现象。

                     

                    

与A中的现象相同
结  论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     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该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验证了实验1的结论。
【反思】针对实验3,同学认为还应增做一个对比实验,方案是向      (从“A、B、C、D”中选择)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          

答案

①Cl(氯离子)(1分)②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1分)

③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2分)

④氯化钠(NaCl)(1分)⑤B  (1分)钠离子(Na+)(1分)

考点:

分析:试验一、对比氯化铜和硫酸铜溶液,分析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

实验二、根据铝与硫酸铜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实验三、根据氯化钠溶液中的含有钠离子,为探究氯离子对氧化膜的影响,应排除钠离子对氧化膜的影响,分析应加入的物质.

反思:为了更好地排除钠离子对氧化膜的影响,应增加一个对比试验.

解答:解:试验一,由氯化铜溶液能与未打磨的铝片反应,而硫酸铜溶液不与未打磨的铝片反应,说明了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氯离子;

实验二:铝片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和铜,铝片的表面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反应的方程式是:2Al+3CuSO4═Al2(SO43+3Cu;

实验三、为了排除钠离子对氧化膜的影响,实验3相当于在实验1试管B中加入钠盐溶液,按实验1 A试管,应该提供氯化钠.

反思:由于氯化钠溶液中的含有钠离子,了更好地排除钠离子对氧化膜的影响,所以,还应增加一个对比实验,方案是:向B 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钠离子.

故答为:实验一氯离子;实验二、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2Al+3CuSO4═Al2(SO43+3Cu;实验三 氯化钠;反思  B,钠离子.

点评:本题属于实验探究题,实验设计中对比明显,充分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通过对比,可以很容易找出两个实验中的不同之处或相同之处.会利用这种试验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判断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