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8分)

在旧式的古屋里听雨,从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听听那冷雨。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是室内乐是室外乐,户内听听,户外听听,冷冷,那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小题1:品读“绵绵”与“潇潇”,说说这两个词的表现效果。(2分)

小题2:划线句子的停顿不同于平常,请体会这样表达的作用。(3分)

小题3:本节把雨比作音乐。它写出了这种音乐哪三个特点?请摘录原文词语概括。(3分)

答案

小题1:“绵绵”表现了春雨细密、绵长、雨声轻柔的特点(1分);“潇潇”表现秋雨清冷、夹着秋风、带着秋声的情状(1分)。

小题1:运用长句,很好地表现了雨势的在时间上的连绵不尽,在空间上的铺天盖地(2分)。并由绵绵不尽的雨联想到绵绵不尽的乡愁和情思(1分)。

小题1:单调而耐听、回忆、潮潮润润、冷冷。每处1分,写出三处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绵绵”表现了春雨细密、绵长。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抓住长句的特点。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焉                                            __________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__________

(3)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________

(4)作诗                                            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

3.翻译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