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徐子曰①:“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说:“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③浍④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离娄》下·一八)
[注] ①徐子:姓徐,名辟,孟子弟子。②“混混”即“滚滚”,泉水涌出的样子。③沟:水渎,深、广各四尺的田间水道。 ④浍:深二仞、广而寻的田间水道。
小题1:用原文的词句填空。(3分)
孟子认为源泉能不舍昼夜,是因其有“□”(限填1字),否则,就会“□”(限填1字)。他还认为“□□□□” (限填4字)是可耻的。
小题2: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说说为何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3分)
小题1:(3分)本 涸 声闻过情
小题2:3分)孟子认为流水遇到坑洞,必先填满,再继续向前流。为学正如水的这种特性,都必须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绝不能指望能一步登天。(意思对即可)
小题1: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对考生的进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要求根据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寻筛选提取信息,找出原句信息即可,此处要求学生能够合理概括。小题1:这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化感悟。联系生活实际,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此题关键在于“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无联系实际不得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