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小题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2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3分)

小题3: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你觉得这首诗蕴涵怎样的哲理?(2分)

答案

小题1: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2分)

小题2: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小题3:①感觉要力求敏锐,要努力发现新的东西。

②不要一味从众,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要善于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美。……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2: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2分。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小题3: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角度,也可酌情给分。

实验题

实验室可用MnO2和KClO3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

I.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

(1)A-D装置中,用作KClO3为原料制氧气的反应装置是____(填序号)。

(2)排水法收集氧气,接口顺序是:氧气出口→___→___→g→h→烧杯(填序号)。

Ⅱ.KClO3分解时尚有副反应,导致收集到的气体有异味。据推测,副产物可能是O3、Cl2、ClO2中的一种或几种。资料表明:O3、Cl2、ClO2的沸点依次为-111℃、-34℃和11℃,且O3、ClO2也能将KI氧化为I2。为探究副反应气体产物的成分,将KClO3分解产生的气体经干燥后通入如右装置进行实验:

 

(3)若要确认副产物中含Cl2,F中应盛放_____溶液。

(4)确定副产物中含有Cl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时若D中无现象,E中试纸变蓝,能否得出副产物含有臭氧的结论?

答:_____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ClO2是饮用水消毒剂。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除含有ClO2外,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ClO2-。为测定此饮用水中两者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水样pH=8,加人足量KI晶体,发生如下反应:2ClO2+2I- =I2+2ClO2-,反应结束后产生amolI2;继续调节溶液pH=1,又发生如下反应:ClO2-+4H++4I- =2I2+Cl-+2H2O,反应结束后叉产生bmolI2

(6)饮用水中c(ClO2-)=_____________mol·L- 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