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沈腰:腰围减损。潘鬓:指中年鬓发早白。庙:宗庙。古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之处所。教坊:古官署,司宫乐。宫娥:宫女。

小题1:词中哪两句最能表现作者被俘的含悲饮恨生活?(2分)

小题2:上阕最后一句“几曾识干戈?”在整首词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3:宋苏轼在《东坡志林·卷四跋李主词》中说:“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读了苏轼的这段话,联系本词,你认为李煜这首词是辞别太庙时所写还是沦为臣虏之后所作?简述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小题1:承上启下;上阕极写太平景象,下阕极写被俘后的凄凉悲苦。

小题1:沦为臣虏后作;因为若没有受臣虏之苦,哪来“沈腰潘鬓消磨”的感受?

小题1:“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表现了作者被俘后的含悲饮恨生活。

小题2:承上启下;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的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3:沦为臣虏后作;因为若没有受臣虏之苦,哪来“沈腰潘鬓消磨”的感受?“几曾识干戈”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由此可见是沦为臣虏之后所作。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