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小明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2)A处红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燃烧条件                                  

(3)熄灭A处火焰,可采用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

(1)会聚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盖湿抹布

(1)根据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的会聚作用;

(2)可燃物要燃烧,必须满足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这两个条件;

(3)灭火的方法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撤走可燃物;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灭火的方法和物质燃烧必须满足: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5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加粗的字。

(1)知之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而不学则_________________

(4)满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5.(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