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小题1: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3分)
小题2: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3分)
小题3: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请举一例印证你的观点(4分)
答案
小题1: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梧桐叶迎风有声)。(3分)
小题1: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1分),表达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情怀(1分)。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1分)。
小题1:通常表达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对生命凋谢的伤感。(2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乌夜啼》)、“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等。(2分,一句即可)
小题1:本题可以从第一、二、三和四句中的物象得出答案。
小题2: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三、四句“不甘衰谢”“尚有声”可知。本诗描写的主体形象为梧桐,实则写诗人的情怀,此种写法一般称为“托物言志”,也可称为“象征”“借物喻人”。
小题3:梧桐作为特定典型物象,有其比较固定的情感寄托,通常为落寞、寂寥、孤独、凄婉的悲愁情怀。所举例子与梧桐通常寄托的这些情感相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