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8分)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氢、氧、碳、铜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时,固体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得到蓝绿色的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    ;③    ……

实验:请针对你②和③猜想中的一种,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有关实验方案如下:

①操作Ⅰ的名称为     ;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操作II中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     ;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的依据是      

答案

(1)猜想:O2     CO2(或CO、CH4等)

实验:用带火星木条试验,木条复燃。(或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等)

(2)① 过滤    使溶液中的氯化铜完全反应

Fe + CuCl2 = FeCl2 + Cu(或Zn + CuCl2 = ZnCl2 + Cu等)

② 使过量的A完全除去    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

题目分析:(1)由于该固体化合物是由氢、氧、碳、铜四种元素组成的,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故生成的气体也可能含有这四种元素,故它们可能是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者是甲烷等。检验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检验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2)①由于要从氯化铜溶液中得到铜,故应在其溶液中加入一种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前的金属,如铁或锌等,加入金属后,完全反应后就能得到金属固体和新的溶液,如Fe+CuCl2=FeCl2+Cu或Zn+CuCl2=ZnCl2+Cu等,要把金属和溶液分开,可采取过滤的方法;为了把铜全部从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加入的金属应该是过量的。

②由于加入的金属是过量的,故固体C中除了含有生成的铜之外,还含有剩余的铁或锌,为了要把过量的金属铁或者是锌除去,应该加入稀酸溶液,以完全除去过量的A;直到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说明剩余的金属已完全反应,即说明目的已经达到。

点评:对于探究型实验探究,要熟悉实验探究的环节和方法,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将所学过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技巧迁移至此,进行细心地探究实验和观察现象,再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断、总结出该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等。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供养。供养劳赐,一出少府盖不以本藏给末用,不以民力供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汉书·毋将隆传》
汉定以来百姓赋敛,一岁为四十余万万,吏俸用其半余二十万万藏于都内为禁钱。少府所领园地作务之十三万万,以给宫室供养诸赏赐。——《太平御览》卷627引桓谭《新论》
材料二:
下表是北魏均田制下的赋税。

名目 征收物品 一夫一妇A 未婚丁男B=A/4 受田奴婢C=A/8 受田耕牛D=A/20
2石 5斗 2.5斗 1斗
绢帛 1匹(合4丈) 1丈 5尺 2尺
绵或麻 绵8两或麻15斤 绵2两或麻3斤12两 绵1两或麻1斤14两 绵O.4两或麻12两
——转引自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
材料三:
唐初所公布的所谓均田令,自始就不曾认真推行过。其在下令之后所确曾做过的工作,只是把全国各地民户私有的土地一律更换其名称,凡在一户丁口平均二十亩的数量之内的,一律改称为世业田;超出此数之外的,一律改称为口分田。
……实际上还应算是一种具文,在其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是不曾起过任何作用的。
——邓广铭《唐代租庸调法研究》1954年
材料四:
太宗、真宗之初,用度自给,而犹不闻以财为患。及祥符、天禧(1008~1021年)以后,内之蓄藏稍已空尽。而仁宗景祐、明道(1032~1038年),天灾流行,继而西事暴兴,五六年不能定。夫当仁宗四十二年,号为本朝至平极盛之世也,而财用始大乏,天下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叶适
回答问题:

隋唐时期的均田制与北魏有什么关系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