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展示台。     

读《鱼游到了纸上》片段,回答问题。     

       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只是碰到过几次罢了。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他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一个星期天,我到玉泉比平时了一些。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多数是天真活泼的孩子。这些孩子穿着鲜艳的衣裳,好像和金鱼比美似的。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1.“缸”字是(       )结构,音序是(       ),部首是(       )。     

2.文中画线的字选正确的解释画上横线上。     

    老:①年岁大   ②陈旧   ③原来的   ④长久的   ⑤经常为    ⑥很;极     

    晚:①晚上    ②时间靠后的    ③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  ④后来的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特别——(       )     活泼——(         )

4.用“          ”划出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5.这个青年,“特别”表现在                                                                                                  

                                                                                                                                                  

6.你认为这个青年的画画得好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答案

1.左右    G     缶  

2.老④     晚③  

3.一般    呆板

4.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的像玉泉的水。  

5.观察鱼的时间极长。(意思对即可)  

6.好。从“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看出来。

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一种潮流。贸易、投资、金融、跨国公司生产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交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该考虑的问题。
——摘自《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商场现代化》第二期)

材料2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特点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在经济全球化中,商品的运动、资本的流动、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大众文化等因素导致了对民族国家界限的超越。一种界限的保持或放弃,常常意味着利益的保持或丧失。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的现实利益是不允许轻易地放弃民族国家界限的;反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却把民族国家界限视为资本积累的消极界限。这就是发达国家的学者和政治家们热衰于提出民族国家意识过时论的秘密,他们的主要论点有: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已经过时。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仍是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全球化远没有导致民族国家时代的消失。实际上,只要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利益依旧存在,那么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立足于其上的伦理价值趋向——爱国主义,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韩国总统金大中的话给我们以启示。德国记者问他:“你怎样向你的民族意识较强的同胞解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韩国加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的力度”金大中回答:“我将告诉人民:资本没有国籍。如果我们的商人能自由地去世界各地,那么我们也必须让世界各地的人到韩国来。”这是旗帜鲜明地肯定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克服危机的问题时,他又说:“欧洲(债权)人可以放心,我们将依靠果断和爱国主义战胜危机。”这个谈话表明,经济全球化尽管有超越国家界限的一面,但在我们的具体经济工作中,仍然可以做到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
——摘自《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哲学研究》1999年第七期)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坚持爱困主义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