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论,提出比较成本学说。他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各国只有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用自己生产的东西换取本国需要而由他国生产的东西,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每年服装出口总额约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但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因为缺乏面料开发、品种、款式、设计、营销的渠道,企业只能接单、缝制和加工,得到很少的加工费。如中国生产的服装在国外市场上售价100美元,我国企业一般只能得到5-7美元,其余都落入外国商标所有者、服装设计公司和经销商等的腰包。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如何才能实现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现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

(2)拓展对外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开放领域,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优化开放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置,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