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推断题

(6分)现有生活中常见的四种未知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食盐、纯碱、去污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和使用过的生石灰干燥剂。化学小组为了确定每种未知固体的成分,将它们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后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1: 分别取样于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②、③ 完全溶解,①、④ 均在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且①中有明显放热
实验2: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上层清液,加入试剂A ③、④均有气泡产生
实验3:分别取样于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试剂A白色固体均消失;①③④均有气泡产生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物质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物质②为           ,试剂A为           

(3)实验3中,试剂A与物质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通过实验判断,物质①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答案

(1)CaO + H2O ="=" Ca(OH)2

(2)食盐(NaCl) 稀盐酸(HCl)

(3)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4)CaO、CaCO3

题目分析:实验1:根据题意结合四种物质的性质分析,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①中有明显放热现象,可以确定①的组成物质中含有生石灰,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由于生石灰是用过的,且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①的试管底部仍有白色固体存在,可判定①中还含有碳酸钙(不溶于水)。

由于①、④均在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故④为去污粉,因为去污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钙(不溶于水),而纯碱和食盐均易溶于水。

实验2: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取上层清液,加入试剂A,③、④均有气泡产生,由于④中含有碳酸钠(遇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知A应为一种酸,故③一定为纯碱,则②为食盐。

实验3:分别取样于四支试管中,加入足量试剂A后,由于白色固体(包括碳酸钙)均消失,说明A为常用的盐酸。其中发生的反应有两个:Na2CO3+2HC=2NaCl+H2O+CO2↑,CaCO3+2HCl= CaCl2+H2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先要找准“题眼”,即有特征的物质或有特征的反应现象等,并据此结合题目给出的其他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具备有关物质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选择题
问答题

A公司和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均为17%,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A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A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 A公司于2×10年1月1日取得B公司10%的股权,成本为1240万元,取得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2000万元(假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重大影响且无法可靠确定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A公司将其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成本法核算。 (2) 2×11年7月1日,A公司又以2940万元的价格取得B公司20%的股权,当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15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按照B公司章程规定,A公司能够派人参与B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对该项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采用权益法核算。假定A公司在取得对B公司10%股权后至新增投资日,B公司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其中2×10年实现净利润为1200万元,2×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800万元),2×10年B公司分派并支付现金股利200万元。除上述事项外,未发生其他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 2×11年7月1日,B公司除一批存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不同外,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相等。该批存货的公允价值为300万元,账面价值为200万元,2×11年B公司将上述存货对外销售80%,剩余存货在2×12年全部对外销售。 (3) 2x11年下半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未发生其他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 事项。 (4) 2×11年11月B公司向A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售价为100万元,成本为60万元,A公司购入后将其作为存货,至2×11年12月31日,A公司尚未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2×12年A公司将上述商品全部对外出售。 (5) 2×12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1600万元,分派并支付现金股利600万元。 假定: (1) 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2) 除上述事项外,不考虑其他交易。 要求:

编制2×11年A公司对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