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   晚

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小题1:作者选取了哪些晚春特有的景物来体现晚春的?请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1)本诗选取了依依的杨柳和飘落的花这两种景物来体现晚春的特点。“柳依依”

自然不是枝头新绿,而是长条低拂;花不是正在绽放,而是已经凋零,这两者正是晚春特有的

景物。

小题1:①因友人不在身边的寂寞感伤。睹物思人,但朋友已是“笑语稀”,作者感伤之情油然而生。②生命短促、来日无多的感慨。诗人倚杖怅然面对缓缓坠落的夕阳,感叹这一年的春天又过去了,人生的春天也要过去了。不由得想起人生匆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判断景物+具体阐释,4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概括感情+具体分析,4分

问答题

2004年7月20日,北京市某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以下简称城管)向上天建材城(以下简称建材城)发出通知书,称拟对建材城作出拆除处理决定。建材城申请听证遭拒绝。2004年7月2l日,城管向建材城下发《限期拆除决定书》。责令建材城于2004年7月28日之前白行拆除总面积为63 745.73平方米的建筑。2004年7月28日,城管对建材城作出《强制拆除决定书》,并实施了强制拆除。
被强制拆除后,原建材城经营人员面临各方的强大压力。建材城既要安置上千名流离失所的原工作人员,又要面临商户的巨额赔偿要求,还要处理大量本应由租户承担的对消费者的质量担保问题。直至2004年12月底,建材城才可以稍微松口气,于是于2004年12月21日向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确认被告作出的《限期拆除决定书》和《强制拆除决定书》以及被告依据该决定书强制拆除建材城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撤销其违法行政行为;判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98亿元,该损失包括:第一,直接财产损失,包括建材城建设时的装饰装修以及建材城内柜台、灯具等必需的设施,总共定为4 000万元;第二,房屋拆迁补偿费3亿元;第三,根据与商户签订的原租赁合同而损失的可得租金收益2.58亿元。
根据以上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是否已过诉讼时效为什么

问答题

在总结某知名企业集团破产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如下情况:
资料一:为了满足公司大规模扩张的需要、把资金从上市公司转移出来,集团采取以上市公司存款为大股东贷款担保的方式“套钱”。在难以得到上市公司过半数董事同意的情况下,集团制造虚假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决议:一是未经授权代董事签字;二是非董事人员或前任董事在决议上签字。为了便于控制,三年来公司高管和董事会成员频繁更换,仅董事长就更换4人,最近一次董事会成员更是几乎全部更换,仅保留一位原董事。公司的重大决策听命于个别核心人物,董事会对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形成有效约束。由于一股独大和股权分置的股权结构,股东大会也无法对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肆意侵吞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形成制约。
资料二:在该集团,长期以来不少公司高层“把公司的钱装进自己的兜”,一些中层更是把公司用于奖励员工的奖金截留提成,业务人员则签署大量的虚假合同来骗取提成。
资料三: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被鲜花和掌声陶醉的公司管理层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一位资深高层曾委婉地对时任董事长身边人员的某些做法提出批评时,被该董事长当场驳回。此后,员工再也不敢、也不愿向上层提意见,信息沟通系统几乎不存在。会计信息系统由管理层随意控制,高层管理者把“公司钱揣人自己腰包”。在该公司,信息系统已经不再是一个管理和控制的工具,而是高层管理者的话筒,信息随其意愿而变。
资料四:公司早在20年前就有了审计部。然而内部审计部门的运作情况极不理想,很少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也未就附属公司管理失控、部分管理者“把公司钱装进自己兜里”等重大风险点进行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主要是做给银行和政府部门看的,是公司获取政府青睐和取得银行贷款的“道具”。重大决策,包括重大对外担保、大额资金划转等都是由公司个别管理人员以邮件的形式授权或通过邮件发出划款指令,其他人员及内部审计部门全无发言权。
要求:

说明企业风险管理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