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小题,共7分。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①,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

【注】①“九月”句: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②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小题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3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点,并适度展开)(4分)

答案

小题1: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小题1: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