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国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的历史真相应是 [ ]

A.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 

B.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帛”

C.日本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为主的侵华方针

D.中国抗日武装开始局部反攻,日本企图用和谈挽回败局

答案

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寂寞女儿心》,完成问题。

寂寞女儿心

  (1)女儿上学以后,正式从母亲那里搬进我们这边的小家。感情上的疏离,使她对我和她爸爸从没有亲昵的举动,有时她爸爸抱她,她表情别扭极了。

  (2)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100分至少跟我没有照过面,经常会让我们在不及格的卷子上签名,要不就是留堂,午餐守着饭和菜等着迟迟不归的她。我这样一个爱面子的人,常常被老师叫到学校去听证,全是说她不好,等我青着一张脸回到家,当然要对她大发脾气。

  (3)她渐渐变得落落寡欢,从不主动与我们交流,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呆很久,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玩,上学、放学都是闷闷的。

  (4)成绩还是不好,留堂照旧,老师的埋怨也照旧,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老师说她表扬、批评都那个样子,晚上我和她爸爸自嘲道:“荣辱不惊”啊。

  (5)一天临近放学前,突然降下暴雨,狂风怒吼,粗粗的雨柱被吹得横扫万物,闪电雷鸣更是不在话下。等了好一会儿不见雨停。我便拿了一把伞又撑着一把伞到学校去。

  (6)走至立交桥时,我停下来看车,再过两条马路便是女儿的学校,陡然间,我发现女儿正在雨中狂奔,她好像一点也不怕雨,在雨中展开长腿长臂,像小俊马一样扬蹄飞跑,(批注: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在雨中自由自在的情态)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背上是硕大无比的书包,她仍然轻盈地腾空飞跃。

  (7)我在马路的这边大声喊她的名字,但哗哗的雨声淹没了我的声音,她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见。只知道在雨中酣畅地奔跑,那一瞬间,我呆住了,她这种举动,分明是压抑已久之后的借题发挥,她心里一直不愉快,因为永远受到责难与批评,可是她说不出,她还没有能力描述心中的感受,所以只好无奈地接受寂寞童年,今天因为大雨改变了整个世界,汽车、行人、街道都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她于是趁着乱也舒缓一下沉闷的心情。

  (8)我停止了叫喊,在雨中一直等到她发现我,跑过来,雨已经打湿了我整条裙子,她更是落汤鸡一般。我说,这么大的雨,怎么不躲一躲再出来呢?她说,躲了,看它不会停,又怕你们等着急……

  (9)我拉着她的手回家去。

  (10)教育子女的道理,谁讲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能做到一半已属不易。我自封潇洒之人,也颇同意无为而治,但真正见到60分,照样勃然大怒。

  (11)社会发展到今天,竞争意识深入人心。孩子学习不好也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想到她以那样压抑的心情度过人生初游,也是一件令人悲情的事。毕竟,我们除了希望她好以外,还附加了许多诸如我们的意志、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期待、我们的面子,我们其实也很看重这些,而一颗小小的童心又怎能装得下这一切呢?

  (12)现在我们的情况有所好转,只是我必须经常地说服自己,也很累,也很想在雨中奔跑。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叙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7)自然段中“借题发挥”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0)(11)(1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女儿也许就是你,也许是你身边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思考,想对老师、家长倾诉倾诉,沟通沟通。那就请你给老师或家长写一句话。(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把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及时地表达出来。参考文中示例,在原文中,对词语、句子、段落、文章结构、特色等某一方面进行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意大利)塔维亚尼:“1988年3月,在庄严的政府官厅里举行有纪念意义的《新版哥伦布资料汇集》首发仪式时,我们明确地指出:这个热那亚人的伟大业绩是一个发现,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就这样被认为是独占的。这不是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而是整个旧世界——包括中国、印度和日本当时都不知道新世界的存在,然而,上千年以来,在新世界里有许多居民,其中一些已达到相当高的文化、文明和能力水平。”

材料二:(墨西哥)马丁内斯:“对1492年10月12日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纪念?许多人对此有争议。……西班牙语言文化学者和保守派人士似乎想不惜一切代价地庆祝‘发现传教’500周年,而左派思想家则主张进行单纯的纪念,这样的纪念可使对‘蹂躏一冲突’或‘不和’的分析占一席之地,甚至可使争论继续下去,以便指责欧洲列强实行种族灭绝,并且以某种方式讨回旧债”。

材料三:(哥伦比亚)波萨达:“500年前征服者来到美洲,我们现在称之为‘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的这种人种和社会现象也便开始存在。……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不过是三种血统、三个人种和三种文化的聚合和交融,其结果就是发生了一个至今仍未结束的极其复杂,又充满痛苦的混合过程。这混合就是美洲土著、欧洲人和非洲人这三种血统和文化的大混合。当然,黑人这个因素不是所有拉美国家都有的。”

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