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小题。

咏 怀【阮籍】①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③。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注:①阮籍:“竹林七贤”之一,好老庄哲学,与嵇康齐名,蔑视礼教,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得以保卒余年。

②春秋时期的齐景公晚年登上临淄城外的牛山,见山川之美,感叹自身生命短暂而痛哭。

③松子:赤松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小题1:“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象征着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①象征着时光的流逝(1分),表现了诗人对光景西驰,白驹过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忧伤之感(2分)。

②也喻指曹魏 * * 由显赫繁盛趋于衰亡,一去不返,终归寂灭(1分)。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落的担忧(1分)。

小题1:①对比。“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形成强烈对比,在“悠悠”天道和永恒的宇宙中,曹魏 * * 都去若俯仰,何况区区一介寒士,不过如尘似露,倾刻消亡罢了。

②运用典故。“齐景升丘山”句运用齐景公惜命的典故,“孔圣临长川”运用孔子伤逝的典故,极写人生与国运的短促。最后四句运用赤松子和渔父的典故,表达了要跟从赤松子,追随渔父,即或仙或隐,远离尘世之纷扰,庶几可以避患远祸,得逍遥之乐的思想。(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即可)

③比兴。首二句从象征时光流逝的白日写起,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使诗意含蓄。

(共6分,每条2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