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筼筜:一种粗大的竹子。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小题1:诗的前两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略加分析。(6分)

小题2: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答案

小题1:以动衬静(衬托):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拟人:“竞”字将嫩笋

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把山花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出来,写出了春天

的生机;寓情于景(乐景哀情):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

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答出其中两点即得6分)

小题1:诗人写愁却不正面言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

将自己的怨愤与悲愁隐含其间,读来韵味浓厚,令人回味。(4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此题运用了以动衬静、拟人、寓情于景的手法。

小题1:尾联是通过“鬓发白了一半”侧面写愁,其侧面烘托之效果。

判断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名著阅读积累。(8分)

《童年》选段

家里一切都分得一清二楚:一天是外婆出钱买食品做饭,第二天是外祖父买食物和面包,每轮到外祖父出钱时,伙食就差些。外婆总是买好肉,而他买的都是下水,什么肝啦、肺啦、牛肚子之类的内脏。茶叶和糖都是各人自己保管,但在一个茶炊里烧茶。每到烧茶时,外祖父都慌忙说:“别忙,等一下,我看看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倒在自己手掌上,一片一片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小,那我该少放些,我的茶叶大,茶汁浓。”

他非常注意,要外婆把他的茶杯也倒满,给他的茶也要同样浓,两个茶杯里的茶要一样多。“最后一杯了,要不要喝完?”在茶壶快倒完茶之前外婆问道。

外祖父向茶壶里看了看,说:“好吧,最后一杯也喝掉!”

甚至圣像前长明灯里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共同生活了五十年之后竟能做出这种事!

看到外祖父玩的这些把戏,我感到又好笑又恶心,而外婆仅仅觉得好笑。

小题1:文段中的“我”是                                                   ,写的是“我”                                                              的一段生活。(4分)

小题2:文段中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