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在乙中盛约3∕4容积的水(水中加2滴红墨水),然后在甲中放入十几粒锌粒,再注入稀硫酸直至锌粒完全浸没,塞紧橡皮塞。双手按住两个橡皮塞,不久,红色的水从尖嘴玻璃管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下列对形成喷泉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甲  乙

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D.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稀硫酸和锌粒反应生成氢气,使甲瓶中的气体压强增大,由于甲瓶和乙瓶用导管相连,所以氢气会进入乙瓶,而使乙瓶内的压强增大,将液体从导管中压出,形成美丽喷泉,该实验也能说明氢气难溶于水,因为若氢气易溶于水,则无法使乙瓶压强增大;但该实验无法判断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理化综合题,利用在密闭容器中的化学反应生成气体而产生压强差的问题,探究了喷泉的形成,题目设计新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①“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这句话,通俗易懂,可其所含的意思却十分深邃.②说其是警世格言,世世代代为座右铭;说其是做人的哲理,个中的真善美的确意味深长;说其是言简意赅的号召,由其激发的辐射力、凝聚力着实难以量计.③“吾貌虽瘦”,从字面上理解,刻画的是主体一方在形体上“衣带渐宽”的实况.④而从这句话的实质意义上讲,大都反映的是自我约束、自觉奉献之后在个人既得利益上的某种损失。⑤方志敏的清贫是一种廉洁奉公意义上的“瘦”,张思德的安于烧炭是一种不计名利意义上的“瘦”;白求恩、焦裕禄以身殉职更是一种献身意义上的、被人们引为骄傲的“瘦”,等等.⑥这类安于“吾貌虽瘦”的举止,源于追求“天下必肥”的高尚境界。⑦他们深知没有一个心甘情愿的“吾瘦”,已得的“天下必肥”可能丧失,欲取得的“天下必肥”,很可能是海市蜃楼;没有一批批“吾瘦”榜样的带动,即“从我做起”,使难以形成以“吾瘦”为荣的浩然社会正气,“天下必肥”亦难达到预期的目的。⑧“吾瘦”引发的反馈力巨大,正如陈毅诗云:“民当敬清贤.”⑨这里指的“清贤”乃“吾瘦”,由于“敬”出自民众之肺腑,融汇“鱼水情”,“吾瘦”者的感召比能换得硕大动能回报,为“天下必肥”竭尽全力

“这类安于‘吾貌虽瘦’的举止,源于追求‘天下必肥’的高尚境界”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A.总结上文,指出事例的性质

B.启示下文,对论述“吾貌虽瘦”的思想来源进行论述

C.“这类”承上总结,“源于”启下论述,有过渡作用

D.总结上文,指出“吾貌虽瘦”的思想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