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段。这位 ______“思飘云物外”的诗人,______早在宋代就晓得月中宫殿比大地寒冷,这真是了不起的事。现代科学表明,当平原上酷暑四十度时,珠穆朗玛峰的气温却低至摄氏零下几十度。在长空中 ______的人造卫星,其背阳面的气温低到摄氏零下几十度。果然是“高处不胜寒!”

A.通晓竟然漫游

B.擅长果然畅游

C.擅长居然遨游

D.通晓竟然遨游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通晓,透彻的了解;擅长,长于善于;漫游,随意地不受拘束地游览;遨游,漫游。“思飘云物外”是指写作手法上的夸张,富有创造力。对写作的手法是无法通晓的,只能是擅长,排除A、D项。“果然”在逻辑上与前后句不搭配,“居然”跟为合适。故C项正确。

解答题
问答题

2008年12月1日,甲、乙双方签订合同,甲向乙购入价值800万元的二手机器设备,按照合同约定,12月5日乙向甲发货,甲承诺5个月后付款,该买卖合同中没有订立所有权保留性质的条款。由于乙还需要该机器设备生产最后一批商品,因此甲乙又在合同中约定,该设备自12月5日时仍由乙暂时占用一段时间,于12月15日交付给甲。2008年12月15日,乙向甲按时交付设备后,甲又将购入的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于2009年1月22日为甲欠银行的贷款提供抵押担保,当日签订了抵押合同,于1月24日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抵押担保的债权期限2年。
甲企业为及时筹集所需的生产经营资金,2月20日又将该用于抵押的设备以900万元的价款转让给丙公司,该转让合同签订时甲忘了通知银行,也未将转让的设备已用于抵押的情况告诉丙。
为了节约运输成本,甲企业准备建造一条输油管线,途中需要经过A村的一片耕地,甲企业与当地的村委会签订了一项合同,约定输油管线从该片耕地下面通过,甲企业给予A村集体适当的补偿,该合同于3月1日签订,施工当天,遭到了村民郭某的阻拦,经查,郭某是该片耕地的承包人,随后双方发生了纠纷,村委会认为土地虽然由郭某承包,但仍属于集体所有,与甲企业签订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结合《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甲与乙签订的买卖合同中,设备所有权何时转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