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沧浪静吟

苏舜钦①

独绕虚亭步石矼②,静中情味世无双。

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二子③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④不满缸。

【注】①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北宋著名诗人。屡次上书朝廷,议论时政得失。庆历四年(1044),因“稍侵权贵”,被捕入狱,革职为民。退居苏州,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有《苏学士文集》。此诗写于苏州沧浪亭闲居时期。

②石矼:石桥。

③二子:指伯夷和叔齐,商末孤竹君之二子。二人互让君位,先后都逃到周国。武王 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④澄醪:清醇美酒。

小题1: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请指出第三、四句的情景关系,并简要其分析写景手法。(4分)

答案

小题1:①用典、“三闾沉江”“二子逢时犹死饿”是在用典;(1分)对仗。(1分)②将常见典故与自身身世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激愤、苦闷的思想感情。诗中写到古代正直而有骨气的人都难逃不幸,回顾自己却饱食高卧而还有酒可供消愁,可见是幸运的。表面上是自我安慰,实际上却是满腹牢骚。(2分)

小题1:第三、四是句寓情于景(1分) 在静谧甚至破败的景象中蕴含着作者孤独、落寞、愤恨的情绪。(1分)写景主要采用了化静为动,以动写静。(1分)把藤萝写成能动的,它偷偷地伸进了破旧的窗子里。这种“动”,更渲染了小花园中的安静。为作者后面发泄情绪营造了环境、渲染了气氛。(1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颈联有注释,即二子的注释,所以为用典。思想感情可从疏户、野蔓破、窗的环境描写中窥出一二,再联系用典,即作者借用典故来表达思想。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即情与景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在破家中饮美酒,似乎很超脱,其实满腹牢骚。具体分析时,要写出描绘了何景,有何作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