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有关氧气的系列探究实验。

探究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⑴如右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                  

⑵小明同学认为可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3)小芳同学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水几乎没有倒吸。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探究二:以下是该小组探究影响H2O2溶液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H2O2溶液浓度%H2O2溶液体积/mL温度/℃MnO2的用量/g收集氧气的体积/mL反应所需

的时间/s

51200.1416 .75
151200.146.04
305350249.21
305550210.76
⑴写出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

⑵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_有关;

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通过上述实验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使用MnO2可以加快H2O2溶液反应速率。

答案

探究一:⑴

⑵铁丝只能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

(3)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也同时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体积基本没有变化

(4)反应物能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物是固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探究二:⑴

⑵反应物浓度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⑶能

题目分析:探究一:⑴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⑵铁丝无法代替红磷做实验,因为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3)、(4)这个反应要求反应物反应前为固体,生成物也为固体,这样反应前后减少的就只是氧气的质量,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进入的水的体积就是反应掉的氧气的体积,碳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气体,冷却至室温和外界没有压强差,打开止水夹没有水进入;探究二:⑴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的化学式表达式:;⑵实验①和②唯一的差别就是H2O2溶液浓度,H2O2溶液浓度较高则反应所用时间较短,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同理实验③和④只有温度不同,温度高的反应所用时间较短,速度较快;⑶通过四个实验的对比可以得出二氧化锰确实可以增快化学反应速率。

点评:本题较为综合,前半部分考察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方面的基础知识,较简单,后面部分则是通过一个实验验证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向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 * * 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的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子,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是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和燃料等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消耗。非生产性消费的主要部分是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另一部分是非生产部门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耗。因此,推动“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最大化。

1.下列对“低碳消费方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

B.低碳消费方式是当代消费者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地积极实现“三低”的消费方式。

C.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D.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关注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的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B.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低碳消费是一种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C.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D.消费从经济学上讲,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非生产消费,所谓非生产消费就是人们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

3.根据本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方式限制奢侈浪费,即使环境恶化,也能满足消费者个人的所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

B.人们如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消费,就必然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环境日益恶化的资源短缺问题。

C.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D.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是团体还是个人,都在消费着各自所需的物质资料,因此,从“高碳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方式”的转变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