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截在耳丫上,把自 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 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迷,恍如(        ),田老师(        ),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        )的故事;一、二、 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1.用“√”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叨(liàn     niàn)        住(hè     hē) 

2.把以下成语分别填入文中括号里,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引人人胜        戛然而止        身临其境

3.“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人地。”这是一个比喻句,把         比作        ,读了这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                                                                        

答案

1.niàn      hè

2.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3.上千个故事     春雨点点       田老师的故事给   “我”巨大的帮助,在“我”的心中培育起了文学的幼芽,使“我”走上了文学的道路(答案意思对即可)

写句子
单项选择题

走近深圳这座现代化的大都市里,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与朋友打电话时,经常从他们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好累啊,压力好大啊,永远都有干不完的工作啊……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词是:在路上;最流行的一句感慨是:活得好累!都市人,一如海德格尔形容的“沉沦于操劳和操持之中”,连偶尔的发呆出神都是极为奢侈的梦想。无休止符的快节奏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丰厚物质回报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职业的止步不前以及健康的每况愈下。
深圳的快节奏生活,现代大都市的生活状态,变幻莫测的职场,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让我们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受益匪浅,但是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又丢失了什么 丢失了生活中的一些精彩瞬间,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时间,甚至有些人失去了最宝贵的健康……细细想来,我感觉到我们丢失的恰恰是一份恬淡的心境,一份宁静的思绪。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我们应当学会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自己寻找一份宁静的心情。所以我们急需一种“慢生活”。
慢生活 切勿望文生义!慢生活绝不是特意放慢了生活、工作的节奏来修复那疲惫不堪的身心,也不是降低自己的工作强度完成少量的工作,更不是抛弃了任何物质需求而自封为“精神贵族”的自恋。慢生活应该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态势。
“慢生活”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起源于意大利。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尼为了唤醒人们被快餐渐渐“催眠”的味觉,发起了“慢餐运动”,并成立了“国际慢餐协会”,其口号是:“来,慢慢吃吧,没有太特别的事情要赶。”这一开始只是为了抵制席卷而来的美式汉堡,保护富有民族特色的当地食品而发起的“慢餐运动”,后来发展成一种“慢生活”——“放慢速度,重新发现新的可能”,它让不少忙碌的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现在,这种“慢文化”已经让许多国家“受染”,成为一股越来越大的国际风尚。
诚如《慢活》作者卡尔·奥诺雷所言,我们罹患了“时间病”,都盲目地崇拜速度。而速度并非绝对是上策。人类进化的原则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快者生存。如今也该到我们破解凡事求快的执著心态的时刻了。一言以蔽之: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尽量以正确的速度生活。“慢”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能力,慢慢吃、慢慢读、慢慢运动、慢慢思考……
我们这样忙碌,当然有许多无可奈何的理由;而选择慢下来,却是一种重视自我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智慧。仔细想想,其实忙碌在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细心欣赏一朵花的盛开,沉醉于一阵微风的掠过,你想要的“慢生活”,原来离你不过一步之遥。“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文中“活得好累”是源于:

A.心灵的焦灼、精神的疲惫

B.职业的止步不前、健康的每况愈下

C.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

D.“精神贵族”的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