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小爬虫的道理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丁”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我停下笔,正欲伸手掂量那枚“小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那小爬虫仰躺在赭红色的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壳,它立刻缩成一团。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A)每次老以失败告终,(A)它毫不气馁,一阵激烈的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与毅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着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正酣的小爬虫居然已经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敏捷地爬着。我好奇地把它的身体又翻过来,准备看它怎样“东山再起”。 
       小爬虫顽强地挥动着小足。时间缓缓地溜走,慢慢地,它挪近了那把尺子,十几只小足一拥而上紧紧抓住尺子的边沿,接下来自然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沿着尺子快快地爬开去。
       我将尺子翻转过来,那小虫居然也背朝下贴着尺面爬行着。
       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只可爱的小生命是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的。 
       一把尺子     一张薄纸     一片树叶     甚至平面上的一个折点都可能给它提供成功的机会      它需要的     只是永不放弃的努力而已     为了生存     它正是这样永不懈怠地奋斗着
1.给下列加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qiào   ké)                     成(suō  shuō)  
     浑身数(jiě   xiè)                着(zhān   tiē)
2.填上恰当的量词。(按原文填空)
     一(     )尺子           一(     )薄纸            一(     )小虫 
     一(     )树叶           一(     )折点            一(     )圆形物  
3.文中(A)处应填的关联词语为
 [ ]

A.如果……就……           B.因为……所以……  
C.即使……也……           D.虽然……但是…… 
4.为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标点符号

 [ ]
A.、、、。,。,。     B.、、,。,。,。      
C.,,,。,。,。   D.、、,,,,。。
5.文中“我轻轻放下尺子,不用细想也能明白……”这里的“不用细想”指的是
 [ ]
A.没有时间细想。      B.“我”因为十分了解,而用不着细想。     C.细想也没有什么作用。 
6.文章题目是“小爬虫的道理”,作者通过描写摔在书桌上的小爬虫,到底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1.ké ;suō; xiè;tiě      

2.把;张;只;片;个;枚  

3.D          4.B      5.B  

6.生存,就应永不放弃努力,永不懈怠地奋斗。(答案不唯一)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初年,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在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问题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个主张实行分封制,一个主张实行郡县制。对此,)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其不难哉!”司马迁:“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史汜·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手表序》

材料三:(晁错)说上日:“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嗣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灵王刘濞列传》

材料四:(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分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英国,必稍自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是怎样认识地方行政制度建设问题的?基于此种认识,他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对此,司马迁持何态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汉初年为何义实行分封制,建立于国?

(3)晁错和主父偃在解决王国问题上的建议有何不同?

(4)两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创立了哪些政治制度?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