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与“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答案

答案:D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体现一分为二的哲理,与A相同。B体现量变与质变、C体现要发挥主观能动性,D体现联系的观点。

问答题

我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探究.现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雪:在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用一支玻璃导管插入水中吹气,结果未发现明显的现象.

小宁:在试管中加入2ml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试管中的溶液吹气,产生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反应式)为:______.

[解释与结论]:小宁的结论为: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评价与反思]:

(1)根据他们的方案和实验,若继续按小雪的方案实验,也能得到小宁同样的结论.请你帮小雪完成继续实验的方案(要求写出实验操作及产生的现象).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2)在“奇妙的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同学们通常会完成“阶梯蜡烛实验”(如图一所示)为研究方便“蜡烛与烧杯”的俯视图表示为如图三所示.为准确完成该实验,防范其他因素的干扰,通常会在将蜡烛点燃,再在烧杯中加一铁质的挡板(如图二所示)后,再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①实验中挡板放置位置,应当如图______处表示的位置.(从如图中选“Ⅰ”或“Ⅱ”,其中虚线表示为“挡板”放置的位置.)

②插入挡板后,应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请你从图四中选择合理倒入位置______(选填“A”、“B”、“C”或“D”)

③本实验的现象是______;

④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