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kòng  kōng)地,附近的居民竞把它当(dāng dàng)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做了块“禁止堆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它一眼。窗外照样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全家伤透了脑筋。     

       星期天早晨,爸爸出了一个好主意,我一听,(lè  yuè)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再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圆形花坛,并抹上水泥,在石(fèng  féng)外勾出美丽的图案,然后在花坛的垃圾上面盖了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从附近移来两笼翠竹。只有一天工夫,这儿就成了另 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倒垃圾,(       )纷纷奉献出家里的珍贵花木,为这小小的花坛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这里花团锦簇,翠木葱茏,竟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 余,便来这聊天、下棋。你瞧,一位小姑娘还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歌声;窗外,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快自在地歌唱……看着这美丽的风景,我蓦然懂得:(       )用美,(       )能启发更多的人爱上关。  

1.仔细体会,给短文加上合适的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我能自学短文内容。        

     (1)用“√”画出文中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3)默读第2自然段填空。(每条横线上只写三个字)    

         我们全家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                                    、

             、             、              、  移翠竹。    

     (4)画“            ”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   

3.学习本文,你受到的启发是:                                                                                              。  

答案

1.“略”

2.(l)kòng    dàng    lè     fèng

     (2)不但……而且……       只有……才……  

     (3)挑石块  砌花坛   抹水泥   勾图案    盖细土    栽花苗  

     (4)排比    拟人

3.“略”

问答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和大量建筑物破坏,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1)在这次地震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使用了一种雷达生命探测仪.它的工作原理是: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______(填“声音”、“光”或“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这种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接收器不断接收被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处理,如果目标在动,则信号会有很灵敏的差异,被埋在废墟下的生还者身体的轻微运动和呼吸,都能被准确侦测到.

(2)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中的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而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晃动.在距离震中数十公里的极震区,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而远在千余公里之外的株洲,我们只感到明显的水平晃动.据此可以推断______.(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既传播振动,又传播能量

②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只传播振动,不传播能量

③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但能量的衰减较快

④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且能量的衰减也较快

(3)唐家山堰塞湖是这次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湖坝是由滑坡体或其他没有物理结构基础的土石方构成,受湖水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作用,失去抗冲击能力,一旦决口,湖水便倾泻而下,形成洪灾.请你用物理知识简要说明由于堰塞湖水位上升而产生危害的原因.

①______;

②______.

(4)假设地震波中的上述两种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km/s和4km/s,位于成都的某地震观测站记录的两种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试求震源距离这个观测站多远?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