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小题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小题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1:“拳”和“退”。(1分)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1分)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1分)这样写构成了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1分)
小题1: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2分)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1分)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1分)
小题1: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诗人是时隐居黄州。该诗从怀古开始,联想历史上的英雄借助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建立盖世功业,如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后四句写眼前实景,写悠闲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直抒自己对垂钓轻舟生活的羡慕。答题时要找出第三联中的传神字,即找诗眼,特别要注意其中动词的表现力。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要注意诗中意象闲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