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小题1: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3分)
小题1:示例一:“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示例二:“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4分)
小题2: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3分,只需写一种表现手法即可,写出手法1分,分析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从诗句“雨如悬”“万点空蒙”可见此雨应是小雨,所以赏析时应扣住“小雨”这一特点来分析。“隔钓船”要思考为什么将“钓船”隔开了,再加上“空蒙”一词进行理解,本词的表层含义就不难了。营造的意境就得结合全诗来分析了。
点评: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赏析“隔”这的答案也很规范:解词+释句+手法+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但赏析“悬”的答案不够规范。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仔细分析诗中“咸阳桥”“洞庭湖”可知,后两句是由引及彼的联想。另有“似”字就更能确定这是联想之景。然后可以得出虚实结合的手法。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表现手法中的虚实结合是最难的,所以学生必须熟悉常见的虚写的内容,即梦境、想像、回忆的内容均为虚写。课内学过的《雨铃霖》对分析此诗应该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