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7分)

【双调】殿前欢(元•卢挚)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注]①奚童:小童仆。②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人。《庄子·逍遥游》称其能“御风而行”。

小题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长亭送别》[一煞]中“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与卢挚的这首散曲一样,都运用了“青山”这一意象,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案

小题1:诗句通过“一葫芦”“酒杯浓”“兴不穷”等展现了一个酒意已浓,酒兴未尽的醉翁形象;挂酒葫芦于树梢上,也要学列子乘风遨游,一个无拘无束,任情恣性,超然物外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暂时远离“车马之喧喧,嚣尘之扰扰”的俗世,对于徜徉在诗意无尽的大自然生活的喜爱。

小题1:《长亭送别》中莺莺埋怨青山阻隔她送行,疏林挡住她目光,流露出莺莺送别张生时内心的恋恋不舍;《殿前欢》中醇酒尽而兴味无穷,只有汲尽春意的青山翠岭与诗人相伴,仿佛陪送诗人走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忘我世界,展现了诗人超脱一切,与青山,与自然同沐同在的境界。

小题1:由诗中“一葫芦”“酒杯浓”“兴不穷”等可知诗中刻画了一个酒意已浓,酒兴未尽的醉翁形象,再“简要分析”。

小题1:“青山”这一意象在《殿前欢》中展现了诗人超脱一切,与青山,与自然同沐同在的境界,《长亭送别》中莺莺埋怨青山阻隔她送行,疏林挡住她目光,流露出莺莺送别张生时内心的恋恋不舍。

问答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