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
【盛世与繁华】
(1)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
【屈辱与反思】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2)“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4分)
【团结与觉醒】
(3)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史实对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2分)
(1)明代至清代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发达,商品经济繁荣。(2分)(若答“中国在与英国的对外贸易中长期出超,大量白银流人中国。”也得满分。)
(2)史实: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2分)
关系:甲午战败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败激发了有识之士变法图强的决心,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分)
(3)图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图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或“中 * * 党领导下的军队英勇作战”);
图③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每点1分,3分)
(4)加快发展,增强国力;团结一致,凝聚力量;改革开放,激发活力。(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题目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外贸经济发展的准确认识,首先第一个表格中是明清时期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第二表格反映了外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由此可以看出,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等方面史实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午败于日本”指的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各国租港湾之事”指的是中国战败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变法”指的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激发了有识之士变法图强的决心,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准确认识与理解,题干中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图①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帮助,图②全民族的抗战,图③反映的是国民党军队英勇作战等。
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历史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结果是一败一胜,由此可以得出在实现中 * * 伟大复兴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其次要团结合作,最后需要改革开发,激发活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