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ε,内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端向左滑动时,三个灯泡亮度的变化是:

A.L1变亮,L2变暗,L3变亮;

B.L1变暗,L2变亮,L3变暗;

C.L1和L2都变亮,L3变暗;

D.L1和L2都变暗,L3变亮。

答案

答案:A

分析: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端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引起干路电流和路端电压的变化,分析灯泡L1亮度的变化.分析流过灯光L2、L3的电流分析其亮度的变化.

解答:解: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端向左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外电路总电阻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干路电流减小,路端电压U=E-Ir增大,则灯泡L1的电压增大,L1变亮.由欧姆定律可知,灯泡的电流L1的电流I1增大,则流过灯泡L2的电流I2=I-I1减小,L2变暗.灯泡L3的电压U3=U-U2,U增大,U2减小,则U3增大,则L3变亮.

故选A

点评:本题是电路中动态变化分析问题,往往按照“部分→整体→部分”的思路进行分析,要统盘考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午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马克思、恩格斯《 * * 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