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小题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4分)

小题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4分)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2分)

小题1:(4分)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1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1分)

小题1:审题时注意“不同的感情”,依次是:喜悦—怅恨—留恋,还要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2分。

小题1:此题考查中间两联的表现手法,中间两联主要是写景,景中又含情,即“别恨”“离声”,所以可以判断手法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再分别结合诗句分析情感。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