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小题(7分)
[双调]折桂令·荆溪①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②,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③,官无事乌鼠当衙④。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注】①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因靠近荆南山而得名。 ②为甚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③样瓦:戏耍瓦块。 ④乌鼠当衙:乌鸦和老鼠坐了衙门。
小题1:“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此三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环境?(3分)
小题2:简要分析这首元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1:枯树支撑着院门,野草环绕着溪岸,竹子圈成了篱笆。(1分),描绘出荆溪两岸的荒凉和溪上人家的穷苦破败的特点。(2分)
小题2:对面目全非、今不如昔的景象的感慨;对百姓贫苦生活的同情;对那些接受百姓供奉,却不为百姓做好事的神灵和官吏的讽刺;对黑暗衰败社会的愤慨。(每点1分,共4分)
小题1:首先描绘这三句所描述的景象,然后概括其景物特点。诗人目击的惨淡景象:坐落在溪上的住屋,年久失修,连大门都倒坍了,用老树的枯干勉强撑着;沿岸是无人过问的野生水草;就连篱笆,也只用低矮的苦竹草草地围上一圈。寥寥三句,将溪上人家的穷苦破败刻画得入木三分,“老”、“荒”、“苦”三处形容词,层层添加了心灵的沉重感。
小题2:以写荆溪岸边荒芜的景象来抨击元代社会黑暗,从古到今住在荆溪的人们就有种梅的习惯,可是当作者来到此地时却看不到一片梅花。他询问荆溪的人家,为何“不种梅花?”作者视野所及,到处是破败不堪,荒凉贫穷的景象:枯树支撑着院门,野草环绕着溪岸,生计无法解决,何谈去种梅花。这支曲子托物寄志,把描写荆溪两岸的荒凉同揭露当时的黑暗吏治交织在一起,“官无事乌鼠当衙”即是有力的一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慨和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