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小题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3分)

小题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题1: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1分)。

小题1:衬托(或:烘云托月)(1分),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2分)。

小题1: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2分)。

小题1:回答前三句描绘的景象,要扣住意象“人静”“ 灯昏”“ 连江风雨”,由此得出景象的特点:寂静、昏暗、风雨凄迷,再结合后文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可知是为后文作铺垫。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首先答出手法“衬托”,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答出情感,突出杜鹃悲切。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是主旨句,“故山”“ 羁旅”是关键词。

问答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