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近年来,“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推广。2011年,甘肃省粮食总产突破1000万吨,创造了甘肃省粮食生产的最高水平。下图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多年的扶持,甘肃已初步形成了草食畜、马铃薯两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围绕制种、蔬菜、水果、中药材、啤酒原料、棉花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及食用百合、蚕豆、烤烟、球根花卉、黄花菜、油橄榄、小杂粮等一批地方性特色产品的小产业集群也逐步成形:金昌的啤酒麦芽加工集群,张掖的玉米制种加工集群,庆阳的白瓜子加工集群等。许多特色农产品成为满足全国需求的主要供应源,且大量出口海外。例如甘肃省紫花苜蓿留床面积居全国第一;中药材、啤酒大麦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杂交玉米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53%;全国50强制种企业已有一半以上在甘肃省落户;脱水蔬菜、番茄酱、果酒果汁、优质小杂粮、油橄榄等农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

材料三   下图有黄河局部河段示意图

(1)分析“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优点。(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10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说明黄河兰州段的水文特征。(8分)

答案

(1)①全膜双垄沟播能充分接纳玉米生长期间的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播种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玉米正常出苗。②全膜覆盖能最大限度的保蓄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③全膜覆盖可提高地温,使有效积温增加,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④能有效减轻土壤表面的风蚀和降雨冲刷,减轻水土流失,有利保护生态环境。⑤垄沟种植,有利防寒。(任意四点得8分)

(2)①甘肃省气候类型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2分)②甘肃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繁多。(2分)③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2分)④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政策法规优势明显。(2分)⑤未来几年内农产品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市场广阔。(2分)

(3)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河流径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同时高山冰川融水量增多,河流径流量大;多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气温低于0℃,河流有结冰期;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任意四点得8分)

题目分析:

(1)考查农业设施、技术对农业的影响。这类题要抓住技术特点及题中所给信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用的是地膜,地膜有保温保湿的作用,保温即提高温度满足作物所需热量,同时可以防止低温冻害;保湿即防止土壤水过度蒸发;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地膜上面有一些孔和“雨水流向”雨水明显流入孔中,一方面可以收集雨水缓解旱情,另一方面雨水在地膜上流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垄沟中播种,垄可以阻挡冷风,减少损失。

(2)考查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水能等。径流量大小与气候、流域面积有关,图中河流为黄河上游,降水少但是支流多河流流量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形式有关,上游地区多山地,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同时在夏季风影响的边缘降水相对较多,夏季径流量较大会出现汛期;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与地形有关,区域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有无结冰期看最冷有气温是不是在0℃以下,此区域为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区域多山地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3)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包括交通、市场、政策、劳动力、机械等。甘肃省处于我国的西北部,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根据材料分析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有: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繁多;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政策法规优势明显;市场广阔。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