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

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注:本词作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①百户:古代朝廷庆典,百户聚会,饮酒欢庆

②维摩:维摩诘,是毗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

小题1:词中“拍碎双玉斗”典故源自教材哪篇课文?结合上阕内容,分析作者情感。(6分)

小题2:下阕作者为何感叹人生“蹉跎”?(6分)

答案

小题1:《鸿门宴》,用典抒情表达对当朝统治者于国难当头依然醉生梦死的愤慨和国家被列强侵略瓜分的悲痛。

小题2:“千金剑,万言策”表明自己拥有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害怕豪情壮志随年华流逝而减退,壮志难酬。

小题1:题目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抒发了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的悲愤之情;对“四塞已干戈,百户尚牛酒”的国情,感到既悲愤又无奈。把自己的满腔血泪,通过文字抛洒了出来。下阕对于自己的“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的状况,只能用酒来麻醉自己,“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表达了自己的气愤与失望。

点评:题干已对答题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结合上阕内容来分析作者情感。对此,那就要先看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词的上阕抒发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的悲愤之情。实际上词的下阕是这种情感的延续。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分析某句的思想感情,或者某一联、某一片的思想感情,都应该着眼于全诗。

小题2:题目分析: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面对山河破碎,作者深感痛心,却又无能为力;面对“四塞已干戈,百户尚牛酒”的国情,感到既悲愤又无奈,只能用酒来麻醉自己,但又害怕豪情壮志随年华流逝而减退,壮志难酬。

点评:这首词的下片说“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自己拥有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借酒浇愁,恐蹉跎岁月。“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则揭示了作者感叹蹉跎的原因。把握词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抓住词的体裁特征。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集中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 * 永续发展。并且强调,各级党委要把生态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

材料二:2012年5月3~4日,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 * * 胡 * * 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发来书面致辞。胡 * * 强调,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不仅能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将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宝贵贡献。奥巴马在致辞中说,美国坚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美中合作伙伴关系。胡 * * 最后表示,中美关系正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材料三: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 * * 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

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人民是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