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所示装置是化学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

(1)研究铁生锈的条件:

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该实验证明铁钉生锈是铁与            作用的结果.

(2)研究燃烧的条件:

装置如图2所示,通过对比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3)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在两个气密性良好且充满二氧化碳的500mL矿泉水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水、氢氧化钠浓溶液,充分振荡,出现图3所示现象.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同学又补充了实验:用注射器向乙瓶中注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故答案为:(1)水、氧气;(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3)在相同的充满等体积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比注入等体积水的塑料瓶的变瘪程度大,说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变瘪,不只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还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有气泡冒出、矿泉水瓶变鼓;Na2CO3+2HCl═2NaCl+H2O+CO2↑.

题目分析:(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2)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3)在相同的充满等体积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注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瓶比注入等体积水的塑料瓶的变瘪程度大,说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瓶子变瘪,不只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还有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用注射器向乙瓶中注入足量的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矿泉水瓶变鼓,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清塘荷韵

季羡林

  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是一块心病。

  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以便莲芽能够破壳而出,投入池塘中。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对我来说, 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扩张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聚集来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的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的这个局面。

  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它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花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1.联系全文,请根据作者的心理变化,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本文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题为“清塘荷韵”,联系文章看,“荷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周一良先生赐名“季荷”一事,文中划线句说:“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提示,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50字)

  角度一,情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