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小题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5分)

小题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不能。“敌”有抵抗、承受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小题2: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步骤1)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步骤2)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步骤3)(步骤一,步骤三各1分,步骤二2分)(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小题1:题目分析:步骤①回答,步骤②),用“对”或其它词难以起到这种表达效果,答出效果;步骤③答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炼字题的三个步骤:析字+代入原句释句意,析效果+营造了什么意境(或者包含作者何种情感)

点评:炼字题一般有两种,直接点出诗句中的某个字,更多的是,要同学自己根据能力,去找出这个字。我们在解题时关注以下几种词(1)关注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多用拟人的手法 (2)关注丰富多彩的形容词(3)关注生动形象的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4)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炼句题要用鉴赏的形式分析其妙处及表达的思想。

小题2:题目分析:分析艺术手法三步骤:明确手法+所在诗句分析+表达情感(表现主旨)如果是描写,还要分析描写的特点。

点评:本题是一道表现手法类常见的题目。答题的范围和指向十分清楚,词作中的形象也很鲜明,李商隐又是我们很熟悉的大家,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借景抒情,借以营造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抒发复杂而又深挚的情感。所以整体上难度不大。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