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 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小题1: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归思为什么“不易裁”?  (3分)

小题2: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小题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

答案

小题1:登高望乡,归思难收;客居南海,远寓故乡;家书断绝,音信不通。

小题2:清晨城头上号角吹响,寒霜消散;城外渐渐消退的潮水中荡漾着月影。营造凄清的氛围,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

小题3: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

小题1:题目分析:一、读诗先看标题,题目显示,作者在南海暂住,颔联又说是“为客”显然的,作者漂泊天涯,羁旅之愁不免;首联中“上台忆归”显然是“归思难收”,盼归之情顿生;颔联又说,谁道故园有书来?没有书信,音书阻绝,倍感孤独。

点评:难度一般,抓住关键点逐次分析即可

小题2:题目分析:是一道考查诗歌形象的常规题。学生只要正常展开诗句描写的内容即可。在展开时注意层次。第二问也是常规问法,景色描写的作用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两点:一、营造一种意境(气氛),隐含作者的某种情感。

点评:难度一般,作用一问有点难度,但是属于常规考题。

小题3:题目分析:设置问题指向性很好,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学生在做题时应该能从小到大考虑,这样更节省时间。从小到大的四个层次是: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点评:难度不大,题目范围小,手法特征明显。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