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10分)
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样描绘“寻梅”的执着与艰难的。(5分)
小题2:“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分)
小题1:前三句借时间的推移(1分)和空间的不断转换(1分),以及细节描写(1分),写出了寻梅的执着和艰难。“冬前”“冬后”是时间的间隔,“溪南”“溪北”“树 头”“树底”是空间的变换,“两履霜”是细节描写。(1分)
小题2:“忽相逢缟袂绡裳”采用了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把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种喜悦心情(3分)。“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对偶(或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从醉态回到现实后的万分孤独和失落(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前三句分别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写作者的寻觅,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两履霜”,鞋底上满是冷霜,显然是一个细节描写,这个细节描写能表现作者寻觅梅花之苦,惟其苦才更能显示出他的执著。
点评:题目答题的范围非常清楚,只有三句话,学生可以分析的就只有三句,前三句的意思也很明白。所以学生能分析出空间变化,时间的推移等等。但是“两履霜”这个点不易答出。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梅花,很显然,它们没有衣服“缟袂绡赏”,所以断定是拟人,词中考到双句一般都是对偶,表达作者的心情,很显然的,抓住一个“忽”字,写出了作者的惊喜,而酒醒以后,回到现实,独对梅花,词人则表现了一种失落和孤独。
点评:两种修辞方法的考查,比较简单,分析也比较容易;两种情感的分析前一种较简单,后一种情感比较难把握。酒醒以后回到现实的感受,要学生仔细品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