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③。曾是洛阳花下客④,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天涯:极边远的地方。当时诗人被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②冻雷:春天的雷声。③物华:自然美景。④诗人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
小题1:一、二两联写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环境,请简要概括其特点。(2分)
小题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3:关于这首诗的情感,有人认为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精神,有人则认为充满了无奈和凄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小题1:严酷(恶劣、酷寒荒僻)而不失生机。
小题2:触景生情。(1分)诗人夜里听到归雁的鸣叫,一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拖着病躯进入新年看到春景又至不由感慨一年时光又逝。作者因耳中所闻之声眼前所见之景的触发而不由生出一种思念家乡、时光易逝的感慨,从而表达出谪居僻地的沉痛之情。
小题3:示例一:我认为体现了豁达超脱的精神。虽然诗人被贬谪到荒僻之地,以抱病之躯而又无奈度过一年,但从颔联和尾联来看,作者仍不失积极的心态。颔联写景不失生机,尾联则直说自己曾经在洛阳欣赏过牡丹花,虽然夷陵的野花开放较晚,不如洛阳的牡丹花,但是也不必嗟叹。这就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精神。示例二:我认为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何凄凉之情。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是故作豁达,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而且这种无奈何凄凉是与前面思乡、时光易逝的感受一脉相承的。
小题1:题目分析:一联写山城荒僻冷落;二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所以,特点应是严酷(恶劣、酷寒荒僻)而不失生机。
点评:赏析诗歌中的景物特点,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将画面描述出来,才能加以概括。
小题2:题目分析:第三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而这种思乡之情完全是因为听到了归雁的啼叫,这是很明显的触景生情。
点评:赏析诗歌的语言可以有很多角度,可以从修辞的角度,也可以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等等。该题所使用的抒情手法很明显,就是触景生情。
小题3:题目分析: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点评: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答这一类的题,最好能知人论世,知道诗人的生平,什么时期是什么诗风,遭遇过什么事。但是如果这个诗人不是你所熟悉的,就应该结合诗文作答,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都是在诗歌当中体现出来的。只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