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答题(8分)

清溪行①   李 白

清溪清我心, 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 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 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 空悲远游子。

【注】 ①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②新安江,流经安徽,汇入钱塘江,以江水清澈出名。

小题1:诗的颔联(三、四两句)、颈联(五、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的尾联(最后两句)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

小题1: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小题2: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傍晚猩猩悲啼,远在异乡的游子闻之而心生悲情,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思乡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小题1:

题目分析:要答出问题首先要知道本诗的描写对象是清溪,诗中提到新安江,而且在注释中也写道新安江的清澈,可见这里使用了衬托的手法,一新安江来衬托清溪水之清;看到“明镜”二字,同学应该立刻反应出,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因为这里没有明镜,那么只可能是把什么比作明镜。什么呢?显然是平静的清晰水面。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描写对象,明确了对象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颔联的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小题2:

题目分析:猩猩啼叫衬托出环境的静寂,而诗句中的“远游子”则很清楚的表明作者远离家乡亲人的孤寂落寞的情怀。

点评:难度不大,抓住诗句中的核心信息和主要意象(远游子、猩猩啼),学生能答出完整答案。

名词解释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