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从 军 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皇帝调兵的信符。③凤阙:指皇宫。 ④龙城:匈奴名城,这里泛指敌人要塞。
小题1: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场面?(4分)
小题2:诗歌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联系全诗内容,试评价一下作者的思想情感。(4分)
小题1:①颈联描绘的是激烈的战斗场面,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进行侧面烘托。(1分)“雪暗凋旗画”,是从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风多杂鼓声”,是从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2分)诗人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战将士顶风冒雪与敌人搏斗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豪壮激烈场面。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觉得形势危急,拜命赴边,不惜触雪犯风,以消灭敌人,建功立业,不象书生那样无用的思想。
小题1:题目分析:颈联写“雪”和“风”等景物,衬托了环境的限险恶,或“画”和“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战场的的激烈,或通过“旗”和“鼓”,来象征战斗的激烈的场面。根据题目来看应为边塞诗,多写战争的场景的,所以考生应该结合诗句来分析怎样的战争场景。
点评:表达技巧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表现手法分渲染、对比、象征、用典、衬托、移情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考生要熟悉,灵活运用。
小题2:题目分析:此诗的首联说边境上有敌人来犯,警报已传递到长安,这使作者心中起伏不平。于是领了兵符,辞别京城,率领骁勇的骑兵与敌人战斗。最后说百夫长为国效命的时候,一个书生怎能比得上。
点评:诗词的思想内容的评价应从题目作者正文注释等入手,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结合全诗来归纳思想,不要答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