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题。

辋川闲居

王维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寂莫於陵子,桔槔方灌园。

[注]①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②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史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

小题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5分)

答: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联作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小题1: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白鸟殿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2分)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答出“动静结合”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除了“对比映衬、动静结合”以外,答对偶的也给1分。)(5分)

小题2:本诗表达了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2分)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人安逸洒脱、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尾联以於陵子自况,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2分) (6分

小题1:题目分析:先找出三联中所描绘的意象,然后概括意象特征。前句写青菰,是静景;后句写白鸟翻飞,是动景。可见白绿相映,色彩鲜明,一动一静,动静结合。

点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感情来考查的。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小题2:题目分析:先考虑二联和四联写出了什么内容,再来考虑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答题时顺序倒过来,先回答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然后再结合二、四联分析。

点评: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要求考生在对诗歌意象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其深层内涵进行准确的提示,合理的分析评价;对古代诗歌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注意诗歌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情况;同时我们要具备鉴赏诗歌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意境。

问答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