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小题。(11分)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北宋】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①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②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释】①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②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
小题1: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 (古称金陵)。标题中“次……韵”是古人作应和诗歌的一种格式,请仔细观察这首诗的形式特点并调动你的阅读积累,理解“次韵”特点。
(4分)
小题2: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3分)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
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古墓中。
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
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小题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南京(1分)“次韵”是古人应和他人诗歌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3分)
小题2:(3分)C
小题3:(4分)参考答案要点:指出景情关系(1分),具体分析(2分)语言(1分)
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
小题1:题目分析:仔细观察各句之间的韵脚,看看有什么规律,然后总结出来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程度和判断程度,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很好的判断并得出结论。
小题2:题目分析:与那寻欢作乐的陈后主一样,都无处寻觅了。楼阁的故址处,荒草年年发,清风徐来时,随风飘动,如同在诉说着不尽的愁意。不是人们诉说愁意。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
小题3:题目分析:第三联先宕开一笔,然后又拉回到追念古昔的思路之上。夕阳西下时,刮起了风,滔滔长江中正行着几条船,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向前、向前;西半天上,渐渐下沉的红日也不时随着云朵晃动着,仿佛要被那风摇落下来似的。这种景象,使诗人想到: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巨大的,那湖水不断地拥来新沙,日久天长,便改换了故洲的结构,如今岂不是唯见新洲而不见故洲了?
点评:此类试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即融(寓)情于景;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