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5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渡桑乾   刘 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小题1:请从体裁和内容上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2分)

小题2:文章开篇如惊鸿,一瞥已是惊天地。请你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开端诗句。(4分)

答案

小题1:都是绝句。(1分)都是写久客异乡、思归不得的苦诉情深的作品。(1分)

小题2:李诗劈头一句因得友人或家人书信而作答,也许根本就是借问答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您要问何时是归期,我不知道归期是何时,一时间天涯留滞的游子怅惘之情重压在心,让人同情。(2分)刘诗开头一句:在外漂泊已十度春秋了!用“秋霜”代时间,这之中冰冷萧然的客居之情,惆怅之意已是悠然而来。(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小题1:题目分析:从形式上即判断出它们的体裁:绝句。两首诗均写出了游子思归而又思归不得的愁情。

点评:鉴赏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体裁,并且还能够知道一些诗歌不同体裁的章法结构特点。从体裁来看,诗可分为绝句、律、词和曲等。

小题2:题目分析:对于这类题目,前面的话“开篇如惊鸿,一瞥已是惊天地”是理解和解答题目的参考与提示。说其“惊天地”,是李诗劈头一句因得友人或家人书信而作答,也许根本就是借问答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刘诗开头一句:在外漂泊已十度春秋了,惆怅之意悠然而来。

点评:这类题的答题思路基本是这样的:能准确理解他人对诗歌评价的内容含义,然后用诗歌中的内容来具体阐释它,使它具体化。像本题就要理解“一瞥已是惊天地”的意思,就诗歌来说,就是一读就顿感有深意。然后用诗句来具体解说。

填空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