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鹿和狼的故事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天敌。    

       美国总统西交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中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枪声在森林中震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史话中,狼几乎永远背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1.将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用词语替代。

     (1)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松杉葱郁、到处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2)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下子就死了                    

     (3)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勉强维持生存                 

     (4)森林被鹿群糟蹋得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2.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糟蹋——(    )     善良——(    )

3.狼在猎人的枪口下一命呜呼以后,森林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请你将下面这些事件按先后顺序排一排。(只填序号)  

     ①森林只剩下八千只病鹿。 

     ②饥饿造成鹿大量死亡,鹿群中疾病流行。

     ③十万只鹿啃光了树皮。

     ④鹿成了森林的“宠儿”,自由自在地生长。

     ( )——(     )——(     )—一(     )

4.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请在原文中用“       ”线画出来。 

5.读了这篇文章,马家胡同小学的张米同学有下列看法,你同意吗?为什么?

     狼尽管是比较凶恶的动物有时也应该受到保护。

     我的观点是:                                                                                                                   

答案

1.(1)生机勃勃  (2)一命呜呼    (3)苟延残喘    (4)面目全非  

2.破坏   慈善(意思对即可)  

3.④ ③ ② ①  

4.文章最后一段。  

5.我同意,因为狼有时能起到维护森林生态稳定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①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②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飞机进入了无法改出的危险状态,要么就是爆炸了,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    

  ③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室故中:飞机都是仍然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但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机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前半段机身仅剩下地板,仍以过山车的外表迫降,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空姐。这是因为,现代飞机的动力和控制系统,通常都有多套冗余,如果排除严重的人为失误,出现伤亡性事故的机率极小。波音747有四套液压操纵系统,坏掉三套仍然能正常控制,波音777有两台发动机,只要一台工作就能越洋飞行。如果飞机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迫降,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伤亡的机会是很小的。     

  ④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接近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也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可以想见,这个生存机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降的飞机上,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     

  ⑤如果你不想,这就是本文给出的答案,一个理智的人,在危机情况下会选择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不是跳下去总比听天由命强。因为此时你并不是听天由命,站在你身后的,是100年来无数的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有经过大量应急训练的飞行员团队。也许有的人说,我就不相信科学,就不相信技术,就不相信飞行员,我就相信我自己——那这就是一种癖。放弃安全来满足乘客的癖,这就不属于航空公司该做的事了。     

  ⑥还有的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才坠毁,这个时间完全可以跳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飞机盘旋并不是为了等死,而是在寻找迫降的机会,成功迫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迫降失败都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生的,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据以往的数据来看,这种可能性也不会高于3%。所以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力,用过去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指导未来,也很难成为有效的做法——你把今天的 * * 头奖号码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得到明天的头奖。所以,即使在飞机上准备了降落伞,在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贸然跳伞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⑦所以,民航飞机不需要降落伞。

1.阅读全文,说说民航飞机上不备降落伞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说“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句中的“只”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第⑥段中加粗的短语分别指代的内容。

(1)“这种可能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