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唐多令

(南宋)刘过①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②。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小题1: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答案

小题1: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

小题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

小题1:

题目分析:首先从“寒沙”“中秋”“新愁”等词可知本诗的感情基调应是哀伤的。再从“故人今在否”“终不似,少年游”可得出“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之情”。再结合注释,作者与辛弃疾是友人,那么其词风应与辛词类似,所以可推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的内容。

点评:鉴赏诗歌的主旨有多种方法,其中结合注释、作者、写作背景是很得要的方法,本题就必须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对比手法应该比较好理解,词中有“旧江山”“新愁”的对比,“终不似,少年游”这是今昔的对比,再结合上片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点评:《雨霖铃》是典型的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写实,下片写虚。其中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之景,即虚景。本词中“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也是想象之景,所以本题扣教材较紧,有利于考生课内知识的迁移。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