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秋 夜 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小题1: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清幽意境的?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又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借助以动衬静创造清幽意境。(1分)“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夜的幽静;“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2分)

(拟声 叠词酌情给分)

小题2:抒发了诗主人公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关爱与思念之情(1分)。她怨夜悠长,暗示她凄清孤寂,曲折表达诗主人公思念之情;而“莫飞霜”则含蓄表现诗主人公关爱之情;(通过心理活动来表现或以景衬情,1分愈来愈浓重的秋则强化了这两种感情的表达2分)。

小题1:题目分析:一般说来,绝句讲究精炼,不提倡用叠字,至少不象七律用得那么多。而这首七绝的开头两句中,却分别连用了“丁丁”、“漫漫”两个叠词。“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夜的幽静;借助以动衬静创造清幽意境,曲折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小题2:题目分析:起句写秋月从东方升起,露水虽生,却是淡薄微少,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第二句写女主人公在气候转凉的季节还穿着轻软细薄的罗衣,没有更换秋衣;暗示了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的丈夫。第三句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结句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诗的前两句是写景,秋夜微凉,景物凄清;后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掩蔽得严严实实。一经点破,怨情便展现在读者眼前,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的惋惜之情。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判断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