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西溪无相院①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②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注释】 ①无相院:即无相寺,在湖州西南黄於山,始建于吴越。
②鉴:镜子。
小题1:“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这两句诗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张先在当时就有一个绰号,叫做“张三影”,这首诗也多处写“影”,有明写有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5分)
小题1:上句着眼视觉(1分),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寓动于静,突出了水清(2分)。下句则着墨于听觉(1分),小船划动时小草发出细微的声音,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2分)。
小题2: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是说人走在桥上好像走在镜中,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说不要让芦苇长得太高挡了水中的月影,暗写月影(或芦影)。(分析“积水涵虚上下清”句亦可,找出一处3分,两处5分)
小题1:题目分析:轻风微起,浮萍旋聚旋散,山影忽现忽灭。一个破字,与他的名句“云破越来花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寓动于静,体物入微。小艇去来,水波开合,草声微微,却为诗人所留意,足见其静,此又是以动衬静的手法。颔联一动一静,皆于细微处听之见之,虽无大景致,却有大起落,足以动人心。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小题2:题目分析:张先自称“张三影”,把捕捉变幻的影子当成自己的一生事业,而这首《题西溪无相院》更是句句不离影子,有明写,有暗写,有灵动的影,有静谧的影,写尽了影子的变态,也写尽了心灵的变态。“过桥人似鉴中行”是说人走在桥上好像走在镜中,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放修芦碍月生”是说不要让芦苇长得太高挡了水中的月影,暗写月影(或芦影)。
点评:鉴赏诗歌的语言,要将诗歌的语言散文化,涉及到表现手法的要点出来,这些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也要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