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蜀先主庙①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小题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3分)

                                                                                      

小题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4分)

                                                                                      

小题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①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③表达了作者面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每点2分.只答出手法不解析得分不超过2分)

小题3:①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②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③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题目分析:本诗是刘禹锡缅怀刘备之作,所以对刘备怀着敬仰之情,再加上“英雄气”“凛然”“业复五铢钱”等词,可见先主威武之姿。另外,这是一炼字题,所以按照炼字的答题思路来组织语言即可。

点评: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答案也很规范:解词+释句+手法+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另外,本题还有一个特点,即与诗歌的主旨扣得很紧,这有利于考生时时保有主旨意识。

小题2:

题目分析:颔联中的“三足鼎”“五铢钱”是用典,用典的主要作用是言简意赅。颈联中的上下两句是明显的对比,“能开国”“不象贤”,从而感叹刘备的一成功一失败。对比的作用是突出某一内容。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分别鉴赏两联的表现手法,这是以往考试中很少出现的情况,所以考生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不能习惯性地只答一联。本题中考查到的用典、对比都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学生一定要熟悉。

小题3:

题目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的目的是为了伤今,所以本诗词面上是对蜀后主肖的不满,“伎”一词又具体指出了后主荒淫的生活,所以本诗寄寓的是对当朝统治者荒淫生活的不满。

点评:本题引导学生要全面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就不要放过任何一丝有用的信息,如本题中的“伎”等。还有本诗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考生对怀古诗的特点要清清楚楚,这有利于理解诗歌。

多项选择题

甲公司本期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如下:

(1)由于乙公司未能及时履行合约导致甲公司发生损失,甲公司对乙公司提起诉讼,甲公司律师认为甲公司可能胜诉并预期能够获得补偿200万,甲公司期末将该200万元的补偿确认为其他应收款。

(2)甲公司向丙公司销售商品一批,并约定三个月后按照500万的价格回购该批商品,甲公司对该项销售业务未确认收入。

(3)甲公司发现前期对管理用固定资产少提折旧200元,甲公司发现直接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4)甲公司一项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由于不存在标的资产,且亏损合同的相关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于是甲公司对其确认了预计负债。

(5)由于甲公司购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持续下跌,甲公司遂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使其公允价值变动不再影响当期损益。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将要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延后

B.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C.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D.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E.可比性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要具有可比性

问答题 简答题